『極超細纖維』是目前市場上許多人討論的熱門材質。經過特殊的開纖製程後,其遠超過棉質材料的強力吸水力以及去污能力,讓他在擦拭布、毛巾與浴巾等等廣泛地被應用。開纖製程原理為何?市面上有『超細纖維』、『極超細纖維』...等等名稱,他們的差別是什麼?本篇文章我們將一探究竟。
名稱釐清:
超細纖維?極超細纖維?
其實,"Microfiber"的中文正確名稱應該為『超細纖維』,而非『極超細纖維』。
可能是因為市場上開始有廠商會將未經過開纖製程的材質稱為『超細纖維』來包裝,使得真正使用超細纖維的廠商必須在前面再加個『極』以做區隔,但其實這樣是錯誤的,因此才會有同時會看到用『極超細纖維』或是『超細纖維』的名稱在稱呼本材質。
為什麼說是錯誤的呢?因為人造纖維的粗細對應的名稱是有統一規定的,見表1。大於 7.0dtex:粗纖維(coarse fibers)、2.4~7.0dtex:中等細纖維(medium-fine fibers)、1.0~2.4dtex:細纖維(fine fibers)、1.0~0.3dtex:超細纖維(microfibers)、小於0.3dtex:極超細纖維(supermicrofibers)。
什麼是dtex?(來源:全球紡織資訊網)
*表1:人造纖維產品的細度分類。(來源: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/次微米結構超細纖維介紹/作者:劉昭暉、鄭筱雯、安大中)
而未經過開纖處理的材質,是沒有辦法到達超細纖維標準的。然而,由於台灣市場上名字混亂,約定成熟,為了區隔未開纖處理的材質,我們亦使用誤植的『極超細纖維』稱呼此材質;但英文名稱上,我們還是以“microfiber”來稱呼。
極超細纖維(Microfiber)
的製作
-
*極超細纖維製作第一步,裝著聚酯和聚酰胺(本材質使用尼龍)的袋子正被傾倒至各自的料斗中(來源:eurow)
極超細纖維(microfiber)若太微細,在紡絲、織造製程中產生毛羽導致不易應用,所以一般都是先行紡製2~5de的常規細度,再經過後段加工方法,將纖維分割或極細化,而為了能執行後段的開纖加工,該材質一般來說,以70~78%聚酯纖維(Polyester)與30~22%尼龍(Nylon)複合而成,因此首先,簡略的說明就是將此兩種材質原料以適當比例製作成紗線,並紡織成布料。
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開纖製程。有一些方式可以讓纖維極細化——使用PH值較高的鹼性藥劑使纖維膨脹與收縮進而分開、用高壓水柱或機械作用的物理方式⋯⋯等。此處我們以前者化學方式處理。如同前面所提到的,每一根纖維上面都是聚酯纖維與尼龍的組合。纖維在經過壓力容器中的鹼液的化學作用後,造成紗線的聚酯纖維與尼龍分裂。此一階段即稱為開纖製程。
*開纖製程。左:開纖前與開纖後的纖維剖面。右:壓力容器(來源:eurow)
極超細纖維(Microfiber)
的優點
纖維經過開纖後,成為了12個切面的米字型構造。而這樣的構造使得表面積增加,因此大幅提升了吸水力。另外,開纖後的纖維表面呈現三角狀,因此擦拭過表面時,就像一把刮刀般能帶走髒污。其他的人造纖維優點如壽命長、不易滋生細菌、不掉棉絮等等也都是勝過棉質布料的優勢。
>>>看更多極超細纖維(Microfiber)的特點
*開纖後的極超細纖維(Microfiber)與一般纖維的比較:開纖後的纖維表面積大幅增加,使得吸水量以及髒污吸附力亦大幅加強。
(圖1來源:microfiberpros、圖2來源:Microfiber Wholesale)
(圖1來源:microfiberpros、圖2來源:Microfiber Wholesale)
極超細纖維(Microfiber)
的應用
因極超細纖維(microfiber)其優異的特性,該材質被廣泛的應用在專業領域與民生用品中。例如高性能的半導體晶圓、光學儀器、鏡片等擦拭布料、除垢抹布、強力吸水毛巾等等。
現在您亦可以在灣得文創訂購此布料自行加工,或是由此材質製作的公版毛巾和浴巾。
資料引用與更多資訊:
維基百科:microfiber
Microfiber Wholesale
Microfiberpros
eurow
全球紡織資訊網
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/次微米結構超細纖維介紹/作者:劉昭暉、鄭筱雯、安大中